(原标题:新品下线如何组成一对最佳 CP 向“新”求变,中联重科打造湖南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国际名片)
2023年12月28日6时38分,漳州核电,中联重科3200吨履带起重机真正开始吊装2号机组外穹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高精度吊装,9时28分,漳州核电2号机组成功“加冕”。
而今,中联重科3200吨履带起重机慢慢的变成了国产起重机中唯一应用于核电吊装的设备。
近日,潇湘晨报记者走进了湖南工程机械“头部力量”中联重科,与其资深科研工作者对话。很明显,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高水平发展的求“新”,是以上问题的关键答案。
进入21世纪,核电发展迎来了“风口”。彼时,中国的核电建设快速的提升,对建设核电站所必需的大型吊装设备需求迫切。有关部门找到了中联重科等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希望可以研发华龙一号核电站建设所需的履带式起重机。
立项之初,外界有些质疑,大多分布在在两方面——“国内没有先例,自主研发能行吗?”“全球招标,中外联合研发更保险!”
“中国核电建设装备只有自主研发,才能完全解决难题!”当时,一片质疑声中,中联重科决策层坚定地统一了思想。“要想中国核电扬眉吐气,我们唯有迎难而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这件事干好!”
“一切从头开始,需要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作为项目参与者,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罗贤智说。
又比如,以往大吨位起重机,尤其是3000吨级以上长期依赖进口,其中就有动力控制系统技术常年被国外企业垄断,以及高强钢有关技术不成熟等原因。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发明了“动力单元及其操控方法”专利,解决了工程机械行业超大型设备动力供给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超高强钢臂架“设计-制造-试验”的成套技术体系,为超大吨位履带吊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一项一项技术难关被攻克,2011年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成功下线,一举刷新国产履带式起重机最大起重纪录,并跟随国家大型核电工程“四处征战”,成为了中国核电的“最佳CP”。
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从无到有,只是中联重科三十多年自主创新不断突破的其中一幕。
中联重科科研技术人员不断攻坚克难,实现重大装备的自主化,国家建设需要的设备不再依赖进口,甚至在部分技术上实现后发赶超,并且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攀登一个个技术制高点,一批世界级“大国重器”诞生面世:全球最大吨位2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全球首台12000吨米塔机、全球最长101米泵车、全球最大20000吨米塔机……
如今,“起重机技术引领者”慢慢的变成了中联重科的标签之一。“我很骄傲,也很有成就感。”罗贤智说,作为中联重科起重机一名研发人员,回望进入公司20年的职业生涯,他感觉很有意义。“以前没有人能想到轮式的全地面起重机能做到2000吨级以上,但我们做到了。”
目前,中联重科在工程起重机领域已确定进入了技术的“无人区”。从跟跑到与世界领先水平并跑的跨越,再到如今的领跑,“自主创新”正是中联重科嬗变的法宝。
数据显示,中联重科坚持创新驱动,截至2023年11月底,已累计申请专利15458件,发明专利6521件,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专利总实力均位居机械设备行业第一。
沙特新未来城(NEOM)新城,超大吨位塔机移交使用;新加坡巴实潘江港,多个米段的泵车正在伸展长臂“组团”作业,其中70米泵车创下了国内出口新加坡最长臂架泵车纪录……在海外市场,中联重科已成为中国装备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联重科正加速用‘地球村思维’拓展海外市场,深化以端对端、数字化、本地化为基础的海外业务体系,加强完善全球战略布局,擦亮中国装备制造的金字招牌。”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公司CEO助理郑哲介绍。
除了产品远销海外,中联重科走出去的还有“技术标准”。在中联重科总部办公楼里,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
2012年7月,成立于1961年的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从英国迁往中国,落户中联重科,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个标准化组织秘书处。
这意味着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开始主导国际工程机械行业领域的“游戏规则”。目前,中联重科是国际、国家、行业三重标准的制订者。截至2023年底,中联重科累计主导参与制订、修订国际标准27项。
“现在我们的产品畅销全球,正是因我们公司三十年如一日重视科研投入,保持研发强度,几代工程师接续奋斗,打造出的强大产品竞争力。”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CEO助理赵建阳说。
随着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步入新的十字路口,中联重科也瞄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重构工程机械产业格局。
位于长沙河西的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就是中联重科助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点项目,打造先进制造业未来企业的核心载体。1月8日,潇湘晨报记者探访了中联智慧产业城建成投产的首开项目——土方机械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从备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到调试的挖掘机全流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厂,装配车间小到螺丝钉的原材料运输都是由物流配送机器人来完成,以前需要大量工人从事繁重劳动作业的工序,现在仅需要几名工作人员进行程序确认。
“这是行业内首个全流程智能制造基地,平均每6分钟土方机械园就能下线一台挖掘机。”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公司CEO助理毛青介绍。每年可生产从1.5吨微挖到50吨大挖全系列挖掘机产品5万台,年产值300亿元。
除了土方机械园,这里还有已投产的高空作业机械智造园区、已拉通产线的混凝土泵送机械园区,以及雏形已现的工程起重机械园区等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通过智能排产、工业AI、数字孪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深层次地融合,可实现每7.5分钟生产一台高空作业机械,每17分钟制造一辆汽车起重机,每27分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
据悉,中联智慧产业城创新逾150项行业领先技术,汇聚了8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20条无人化“黑灯”产线条行业领先的智能产线余项产线个国际标准秘书处。
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顶级规模、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也是全球领先的高效之厂、生态之园、智慧之城,将为湖南打造一张高端装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国际名片,打造一个先进制造和创新引领的中部高地。
“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代表着行业的领先水平,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以及应对未来工程机械可能遇到的周期性的调整上,有非常大的提振和指引作用。”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袁振还认为,它对生产力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尤其是带动产业上下游的发展。朝着更高水平迈进的过程也要求上下游跟着提升,包括本地供应商的配套能力、研发能力,以及政府的营商环境和服务能力等。
立足科学技术创新,不断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创造更多“从0到1”的新突破,让产业更富生命力;塑造新型生产关系,数字化与制造深层次地融合,智能产线、智慧工厂正加速释放发展新活力……向“新”求变,中联重科正加速奔赴更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研究人工智能的在校学生,新的一年,希望智能制造技术能够在更多行业得到普遍应用,推动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也希望2024年可以拿到心仪企业的offer。
2024年来临,作为资深打工仔,希望新的一年中,智能制造领域能有更多突破性的技术革新,尤其是在AI和机器学习应用方面,使生产的全部过程更加高效和智能化。——陈CC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永葆对机械的热情,并且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热情和学识,为机械制造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HJQ
希望2024年能带小朋友去参观更多制造业大厂。希望长大以后,他能够如现在一样有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每天健康快乐!
26岁甘肃小伙从海南出发徒步4100公里回到老家:历时194天,直播收入3万多元
老人去世后被发现与小38岁保姆结婚,房产被过户!保姆否认骗婚:我们相爱
三个数据:2024应届毕业生1179万,boss直聘新增用户4900万,深圳写字楼空置率30%
iPhone16 Pro Max再次被确认:边框刷新纪录,关键参数也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