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化工学会立刻行动起来,统筹部署,全面动员,立足学会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学会在学会官方渠道及各分支机构平台,广泛发出《中国化工学会致全体理事、会员的倡议书》,倡议化工会员单位中有关防控疫情急需用品的生产企业保障生产,尽快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倡议全体会员安全返工、科学防护;普及科学知识,加强舆论引导。
中国化工学会各分支机构、各理事单位及广大会员积极开展防疫工作,在履行社会责任、抗击疫情工作、保障物资供应、打赢疫情防控战役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现特形成专报,展现中国化工学术、科技、产业界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向广大会员单位和会员征集相关典型报道,请将先进典型材料发至:王燕。
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来袭,防控疫情和保证安全生产是一场不能懈怠的赛跑,地处铁锦线东北门户的锦州输油气分公司新民输油站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群策群力抗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冲锋在除患保安全的最前沿。“守护员”“采购员”“话务员”“保障员”“呵护员”“把脉员”,“六员”是新民输油站的员、积极分子、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他(她)们,用行动书写了锦输人战疫情保生产的担当和风采。
员刘健,在“防疫警报”刚一拉响,他深知把好入门关的重要性。 为此,他第一时间在门卫、重点部位、宣传栏、公告栏等粘贴通告和接受测温的温馨提示,并做好防疫知识宣传。 他最早为门卫配发红外线测温仪,坚持每天到门卫检查保安体温和执勤情况,筑牢入站的第一道防线。
“保障全体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 ”新民输油站站长、党支部书记王玄理强调 。 虽疫情的发展,各地药店、超市的消毒及防护用品早已售罄,带来采购难度的加大,王玄理召集员工杨海峰、陶石和刘健等员工集思广益,分头联系亲戚、同学、朋友,想尽一切办法,线上线下努力寻找货源,确保了站内消毒液、口罩、测温仪、体温计等防护用品的供应。
新民输油站现有在岗员工27人,外出油气储运技术服务员工18人,巡线人。 疫情联络员王健,每天都利用微信和电话联系大家,落实防控工作,坚持每日为值班员工测量体温,收集全站85人的健康情况及活动轨迹信息。 “是否外出、现居住地,是否发烧、咳嗽”,她每天无数次的重复询问并记录着。 当大家感谢她把重复的工作做得很贴心时,王健总是微笑着说: “大家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
青年志愿者韩冬,是新民输油站外聘的通勤车司机。 自从疫情开始以来,他就一直积极努力配合站内疫情防控工作。 为保证员工上下班时的防疫安全,他每天坚持对通勤车的每个扶手、每个座椅进行逐一消毒。 每日接送员工通勤后,他都主动请缨配合保洁人员对站内公共场所进行开窗通风、消毒。 在办公楼、门厅、卫生间、食堂、值班宿舍等场所,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疫情即战情。 安全员、共青团员焦暘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她说: “疫情当前,我多做一点,大家就多一份安全。 ”学习分公司下发的疫情防控手册、翻看网上防疫小知识慢慢的变成了了她的工作常态,在自主学习后,就利用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防控知识手册、常用消毒方法、口罩佩戴方式、防控“三字经”表情包等防控知识,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提升全站人员的防控知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白衣天使保护着人民的安危,入党积极分子祁悦默默的守护着设备的安全。 祁悦是技术员,她深知设备是整个站场的“心脏”,“心脏”的好坏关系到安全生产的全局。 每天,她成为了穿梭在生产区的“天使”。 一会儿阀组区,一会儿泵区,一会儿炉区……,从不放过每个角落。 寒冷的天气给设备的运行带来了许多“麻烦”。 尤其是直接炉和热水炉,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更是反复无常,每次报警,她都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查看故障原因,立即处理。 早晨和夜晚室外温度低,她就及时作出调整伴热温度。 她即使在办公的地方,也不时的盯着窗外炉子的烟囱。 烟囱冒黑烟了,她就转身下楼赶到现场,调节负荷,使炉子达到最佳运行效果。 为设备安全“把脉”,成为了祁悦每日必做的事情。
在疫情面前,他(她)们逆行请战,他(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智慧和力量,他(她)们也必将点亮这场战“疫”胜利的灯。 (来自: 管道公司锦州输油气分公司 乔艳玲、祁悦)
广西销售崇左分公司党员王禹:7000里 “飞”岗防疫 扼守祖国南大门安全防线
大年三十晚上,回到大庆老家不到五天的王禹瞅着广西地区疫情案例每日剧增,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崇左紧邻越南,很多外国友人到站加油,防疫不到位,后果想都不敢想……”作为中国石油广西销售崇左分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油站防疫、油品保供、物资筹措……他电话一个接一个,事情交代一件又一件。
“妈,我跟您说个事……” 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前不久作了乳腺癌手术还在恢复期,作为家里唯一在外工作的大儿子,原计划要陪老人家过个团圆年。 可是疫情当前,王禹还是“狠心”开了口。
“知道你要说啥,妈同意,关键时刻员得冲在前面,快回去吧,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我! ”儿子身在大庆心在桂,老母亲心里跟明镜似的,200号员工等着他指挥,不能不同意啊! 安顿好家里,王禹买了大年初一一大早飞南宁的机票,辗转两次航班,跨越7000里,当天下午四点下飞机直奔加油站现场。
大年初二,来到中国石油距离越南边境最近的白云加油站,他反复交代站经理潘红英和当班人员提升政治站位,坚守祖国南大门安全防线,加油站要全面消毒,全员防疫措施条条记心上,为越南进站车辆发放口罩,确保越南客户“零传染”。
“现在的重点工作是对内兄弟姐妹们健康,对外树立中国石油良好形象! 等疫情过去,咱们把这个年补上,一个兄弟姐妹也不能少! ”三天时间,王禹就把崇左分公司15座加油站走了个遍,部署防疫、保供两手抓,为紧张的员工打气鼓劲“定军心”。
走出加油站,王禹一方面积极联系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防疫中心等了解防疫情况,申请协调防疫用具,一方面通过工作交流群、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向兄弟单位、向越南客户、国内客户宣传分享认疫情新闻、上级文件、相关视频等信息百余条,被朋友们称为朋友圈的“最快防疫播报员”。
在领头雁的带领下,春节期间,崇左分公司21座加油站经理、38名党员全部到岗共同站“疫”。截至目前,崇左分公司所属加油站全部正常营业,员工身体健康,防控措施扎实落实。(来自:广西销售崇左分公司 采写:王剑英、 陈婕丹)
他默默奉献,甘当抗疫路上的“逆行者”,早上未到七点就已出门,跑遍了玉城的大街小巷,问遍了所有药店、医疗机构,发动所有人脉关系,打电话发信息,朋友圈求助,只为筹措防疫物资全力保障加油站一线供应充足,为保供撑起一把“防护伞”。
他无召也回,主动放弃陪产假,春节假期也仅休息两天,大年初二连夜赶回驻地筹措防疫物资。 他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提升工作效率,白天顾大家,奔袭防疫一线,调配防疫物资,做好每一笔物资的库存、发放、使用统计,规范每一项物资的安全使用、风险提示,还要监管油站的安全运行,最高一天行程近300公里。 晚上还要顾小家,每晚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家,还要照顾刚分娩不久的妻子和仅两个月大的小孩,每天忙完一趟下床就立即睡着了。 他那当老师的妻子尽管无怨,却每次都含着泪恳请他再歇一歇,多睡一会。
他兢兢业业,不喊苦不喊累,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用“逆行”的身影树立起中国石油员工新高度、筑牢防疫防控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的入党誓言。 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么“拼”,每天连轴转的他却微笑说“能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
他就是中国石油广西销售玉林分公司抗疫防疫“先锋”、 “逆行者”陈强。 (来自: 广西销售玉林分公司 作者: 卢继刚)
“1、2、3,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
“老战友,希望2020年万事皆如你所愿,孩子健康成长,胡八转战斗单元更火红。 ”
2月18日,晚上21点30分,一首似混音响的生日快乐歌从安边作业区胡八转站点传出,面对手机的主人公张立宏眼中泛着泪光。
这是一个特别的生日会。 当日8点钟,“采六心声”线上心理咨询微信群照常开启。 群成员张立宏看到一位同事情绪波动较大,便分享了自己心理疏导的方法,并无意中透露了这天是他生日。 同在微信群中的厂工会干事张桂香随即静悄悄策划了一场不同寻常的“电波”生日派对。
半小时后,一个微信视频连线送生日祝福的仪式开始了: 在线许愿、模拟吹蜡烛、线上合唱生日快乐歌,送上质朴的祝福语……“小寿星”张立宏面对着突然到来的惊喜感动非常激动: “今天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生日,谢谢你们为我送来的惊喜! 我一定会把大家的祝福化作力量,更加努力工作,圆满完成防疫和上产任务。 ”
疫情当前,心系员工。 采油六厂通过“倾听心声”微信群收集员工反映问题15个,处理问题15个。 通过慰问员工家属、帮助小班员工送快递、为女员工送卫生用品,疏导员工心理的疙瘩,实实在在解决大后方的问题,让值守在一线的抗疫员工安心无忧,更让这些战士背后的家庭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来源: 长庆油田采油六厂 长庆记者站约稿 通讯员: 熊海霞)
在青海油田格炼生产运行四车间防疫战役中,无疑他是车间最忙碌的,是最“唠叨”的,也是整个春节假期里和岗位职工天天见面的,他就是生产运行四车间主任李海建。
一场毫无防备但来势汹汹的冠状病毒疫情,让他成为车间唯一“在家”的负责人。 他深知落实抗疫工作的重要性,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QQ群将防疫要求传达到车间班组,再打印出纸质版组织岗位人员分开进行学习。 微信视频连线在岗的党员成立疫情防控应急党小组,由他任组长带头督促安排、检查落实岗位人员抗疫工作。
“不要认为戴口罩就为了自己,除了保护自身之外,也是对家人还有别的人最大的负责! ”“键盘、电话、手持终端这些共用设施都消毒了吗? 地面使用84消毒液消过毒吗? 别忘了还有更衣室”这样的话“唠叨”很多次,就为了避免防控疫情工作安排中出现疏漏。
而对于生产,他也丝毫没有放松。 1月29日凌晨0:02分,烷基化班长接班巡检过程发现主管线李海建出现在烷基化泄漏现场,在机修堵漏人员与车间人员一起努力下泄漏点安装卡具,消漏完成时间凌晨2:00,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 早晨他又出现在操作室!
作为车间负责人、作为一名员,带头服从大局,扛起责任,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提高防护意识,带头做好正确引导,在车间的“抗疫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来自: 青海油田 李国清)
他——帕尔哈江·吐尔逊,员,白碱滩公安分局白碱滩派出所的一名警察。
她——米提拉依·加帕尔,采油二厂三次采油作业区七东区1#配注站中控室的一名员工。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米提拉依的丈夫从1月12日驻岗到今天都没有回家,米提拉依也在1月30日接到了上班通知,她舍不得年幼的儿子,更心疼连日工作无法回家的丈夫,但她仍然选择了将年幼的儿子暂时交由婆婆照顾,自己奔赴抗疫保产的第一线。 疫情面前,人人有责,她和丈夫一同成为了这场抗疫阻击战的“战友”。
米提拉依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按时为中控室消毒,为同事测量体温上报数据。 到了晚上,坐在工作台前和儿子丈夫视频“见面”是她每天最放松的时候,她看着日历细细数着日子,2月18日,已经是她和丈夫第38个“见面”日了。
“快了,就快了……”视频中,看到儿子委屈的小脸,米提拉依不禁一阵心疼,红了眼眶。
在这个不一样的春节里,这对夫妻档坚守“战疫”一线,为坚决打赢这场阻击战挥洒汗水,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而奋斗;他们的新年愿望就希望能早日打赢这场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来自: 新疆油田采油二厂)
寒意袭来,阵阵冷风。 凌晨七点的金龙井场,白雪夹杂着冷气,戈壁一片朦胧。 采油作业四区维修班的四名员工正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行李,值班室外,巡井车早已按时等候。
“馕和水都带好了吗?这几天交通管制中,上井后不知道能不能按时回基地,回不来我们就在金龙十暂住一晚上。”班长徐东给班员说到。
他们的目的地是边探井区。 从石西公路进入20公里后,越往里走越发荒凉,直到看不见岔路口。 厚厚的白雪覆盖着井场,在阳光的照耀下有些刺眼。 在这里,最远的井巡检一趟下来要5个小时。 井距大,条件艰苦,没有现成的基地,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偏偏碰见了这样一位工作作风“硬核”的班长。
在班长徐东的带领下,从去年的12月13号到目前为止,班组里没有一个人休息过。 而且在这次疫情中也从始至终坚持到现在。 在这期间,班上的人员全力一心扑在生产上,没有一个人有急躁情绪。
“我们四个人会坚持到底,坚持到最后一切顺利后,我们才回去。 ”徐班长的语气如此坚定。
“这口井气大,我们要格外的注意压力的变化,如里压力在4兆帕以上,我们要按时换油嘴,做好排气排蜡工作。”
“而且这口井的生产还比较特殊,出气是阶段性的,我们要随时根据出气情况及时排气。 ”
换油嘴,联系清蜡班及时清蜡,焖井,在班组员工的悉心“照顾”下,金龙043井的产量从0.8吨上升到了5吨,极大的提升了这口井的产量。
四个人,一条心,从抗疫开始,始终没有变过。 班组所管辖的所有生产井全年产量是1.5万吨,在大家的努力下,电力隐患、设备隐患检查工作已完成,目前产量平稳,班组全员正为三月份冬关井复开全面做好准备。
不分日夜,不畏辛苦,我们紧抓生产,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对待任何工作,我们是认真的! (来自: 新疆油田重油公司 通讯员: 韩晓睿)
2月14日,是新疆重油公司采油作业五区肉孜麦麦提·巴克班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与马尔丹·吐尔洪在现场驻守的第18天。
早上10点,班组群中发来了一条视频,两人扛着管钳扳手正在夹着霜雾的雪地中缓缓向前走着,雪地上数不清的足印是两个人连日来的奔波;远处正常运作的磕头机是两人精心呵护的“宝贝”。
“我们开始跑井了,别担心,油井都很好!”肉孜麦麦提·巴克班长发送完视频,还来不及看留言,便将手机装进工装口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防疫管控特殊时期,油井生产刻不容缓。采油六班油井产出的稠油粘度很高,日常管理难度相当大。他们在61231井前,打开取样口见情况不妙,井口无液,为不让任何一口井影响产量,他们立刻为这口井进行碰泵、调防冲距措施,直到井口出液,计量上油后才放下心。
肉孜麦麦提·巴克不但是班长,更是全国优秀员,是班组员工的标杆。疫情当头,肉孜麦麦提·巴克主动请缨上一线天。马尔丹看着脸颊冻的通红的班长,心中满满的感触:“班长,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与你同行,我很自豪,为祖国献石油,再苦再累也值得!”说完,鼓足干劲儿的两人再次走向井场,争分夺秒的奋力加“油”。(来自:新疆油田重油公司 通讯员:阿依努尔·纳比江)
“疫情当前,作为副站长、党员和一名高级技师,在这关键时候,就该带头上,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供汽保障。”
电脑屏幕上,各种液位密密麻麻的数据不断变动,锅炉干度的趋势图平稳有序……在供汽一联合站5号供热站值班室内,谭卫波正埋头于工作中,观察设备正常运行情况、填写生产有关数据、记录生产异常问题;设备间内,谭卫波和班里的员工对设备做精心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平稳运行,让一切尽在掌握。
这三重身份是能力、是担当、是传承、是随身而动的一面旗。从主动请缨上井坚守的那一天起,已经19天了,“疫情期间,注汽量决不能下降。”
每天要完成的工作量是平时的数倍,日常巡回检查、锅炉工况调整、不正常的情况处置、修泵、保养、检查防爆电器、排查隐患、清理固废垃圾……从清晨到夜幕,从设备间到值班室,每天两点一线,时间对他来说似乎那么快又那么漫长。
偶尔的休息时间,跟家人视频,妈妈说心脏不舒服,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帮着开了药,儿子正在给自己下面条,不管怎么样,这么大的小伙子不至于饿着,想一想,他放心了不少。
只有9名员工值守的站区此刻更需要他,谭卫波既是锅炉运行工、也是维修高手、资料工、他用忙碌的工作状态诠释了重油人的责任与担当。在这场战役里,他用注入井底的那滚烫的蒸汽明志,表达“疫情不退我不退的”的信心和决心。(来自:新疆油田重油公司 通讯员:葛懿琳)
“我就要进去,怎么的?你杵在这,是干什么的,还想拦我?”此时值勤的汪洋耐心地解释着防疫知识,却被揪住了领口。疫情严峻,外来人员不能进入小区,这位年轻人不理解,出口不逊,行为粗暴无礼。当过兵的汪洋没有与其撕扯,语气平和地讲解防疫政策。
他不知道,远处已经有人将这一切录了下来。这条视频被传开后,许多人为他点赞。“有这样的人守在门岗,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他值守的小区没发生过一起疫情。
其实,汪洋守护的小区既不是他的住宅区,也不是他的工作岗位。疫情发生后,社区人员告急,作为吉林油田前郭矿区供排水服务队的一名员工,他第一个主动报名支援社区执勤。上岗的第一天,他就把单位配给他的一次性口罩送给了没有口罩的老年居民,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53岁的汪洋患糖尿病多年,骨折后康复的脚踝偶尔还会隐隐作痛,可这次他硬是连续16天每天10个小时坚守在门岗上,一丝不苟检测来往人员和车辆。
“甘当防疫门神”是汪洋此时的信念。(来自:吉林油田分公司 记者;齐晓波 通讯员:张东升)
“我是党员,食堂交给我,请领导放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松原采气厂后勤服务队食堂管理员周鹏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作为连续多年获得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带领食堂班组连续多年夺得厂五型标杆班组称号的周鹏,始终将服务至上理念发挥到极致”,得到了领导和员工的高度认可。
早会上,周鹏叮嘱大家:虽然现在就餐的员工减少了,但是这一餐我们肯定要保证质量和安全。到岗后,必须先换好工装,佩戴好帽子,并正确佩戴口罩,洗手、消毒,确保工作环境干净和个人卫生。
检查原料虽然是他的日常工作,尤其在疫情期间,容不得一丝马虎。每天,他都亲自采购原料,并留样,保证食材的新鲜。为了不让食堂成为聚集场所,周鹏建议,在岗员工可以从家里带餐盒,错开时间来打饭,或者用一次性饭盒打好饭,大家回到办公室就餐。队里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在前后线食堂全面实施。这个办法也成了一种有效的隔离方法。
由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性,单位要求员工弹性工作制,可是周鹏却把机会让给了他人,而他却一直在岗位上坚守十几天,没有一天缺席。周鹏一直以来坚持笑迎来客,经常性询问饭菜质量,及时改进。食堂人少时,他带病仍然坚持工作。举办会议团餐时,他在灶前忙忽四五个小时。每一年献血时,他不但坚持义务献血,还为大家熬制红糖大枣水。周鹏以自身人格魅力诠释着班长的引领作用。
每天,周鹏不但保质保量的为在岗员工准备午餐,午餐过后就让食堂的工作人员早些回去,居家隔离,保证安全。他自己却留下来背上消毒桶,对食堂的各个区域消毒,并喷洒酒精,这一干就是两个小时。可是周鹏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还总是笑着说,“没事的,不累。”看着周鹏忙碌的身影,让大家看到了一名老党员身上的执着与坚定。(来自:吉林油田分公司 特约记者:贺地红 通讯员:白玮)